11月30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第四个国家宪法日活动安排及全民普法工作情况。在现场提问环节,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称,教育部将进一步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此外还将推进学前教育立法,为依法办园、规范管理提供保障。
近年来,学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日益突出,投入不足、资源短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长期制约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可见,教育部表示“将推进学前教育立法,为依法办园、规范管理提供保障”,值得公众期待。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其由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三方面组成,学前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会影响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然而,由于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体系,造成由地方财政投入的公办幼儿园屈指可数,许多家庭的子女被推向私立幼儿园,高昂的收费令家长不堪重负,以至于 “入园难”和“入园贵”已成为子女教育的“第一难”。
因此,学前教育也是目前最亟待加强的部分,可以考虑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并进行立法。具体来讲,只有通过立法,改革学前教育投入体制,扭转幼儿园资源紧缺的现状,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子女教育“第一难”。换言之,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学前教育的制度定位问题,才能够为幼儿园创造良性发展的环境。比如,公办与民办并存的幼教资源可供公众自由选择,既可以让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共享公办园提供的“免费蛋糕”,又可以让一部分家庭享受到由民办园提供的“收费薯条”。特别是当公办园不再稀缺,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时,才能实现“幼有所育”,共享教育公平。